原文
如来是啥呢?这得从因果律说起。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,这是规律,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?不知道,因为说来就已经错了,有来必有去嘛,而因果律无所从来,也无所从去,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达这种性质。“见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的意思通俗点来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,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。
逐句解析
-
“如来是啥呢?这得从因果律说起。”
- 叶子农用世俗语言引出佛学核心概念“如来”。
- 他将其放在因果律的框架下解释,说明“如来”不是神秘存在,而是因果规律的终极体现。
→ 核心意:佛理中的“如来”,在理性层面即因果律的本体。
-
“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,这是规律,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?不知道,因为说来就已经错了。”
- 他用逻辑语言揭示佛理的深意:因果律“不可说”。
- 一旦“说来”,便落入二元对立(有因、有果、有起点),而因果本身是无始无终的流动体。
→ 核心意:语言无法穷尽真理,因果超越描述。
-
“有来必有去嘛,而因果律无所从来,也无所从去。”
- 这是对“如来”名义的反向解释。
- “有来必有去”是世间法;“无所从来,无所从去”是出世间法。
- 因果律作为存在的根基,本身不受因果所制。
→ 核心意:如来象征“因果不生不灭”的自性。
-
“人们就用如来这个词来表达这种性质。”
- 叶子农去神化“如来”,指出其为人类表达“不可言之理”的象征语言。
- “如来”不是人格神,而是描述“无起无灭之理”的符号。
→ 核心意:如来是哲学表达,而非宗教偶像。
-
“‘见相非相,即见如来’的意思通俗点来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。”
- 他将佛经名句通俗化解释:不执于形象,方能见真。
- “见相非相”即“见表象非本相”,也就是去幻见实。
→ 核心意:明理者透过现象见规律,愚者执相不见本。
-
“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,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。”
- 叶子农在此完成概念转换:如来=真相=得道。
- 这是一种理性佛学——“得道”不是神秘体验,而是彻见因果的明悟状态。
→ 核心意:悟道者即如来;知因果者即见真。
总体解读
叶子农用逻辑与语言学方式重新诠释佛学的“如来”:
如来不是来去之神,而是“因果无来去”的真理象征。
他把“佛性”转译为“规律觉知”,让宗教哲学回归理性语境:
- 哲学层面:如来=因果律的自性。
- 认知层面:见相非相=洞察现象背后的因果。
- 修行层面:悟道=明白因果的无始无终,从而出离执着。
核心结论:
真正的“如来”,不是谁来到此处,而是因果恒常、自性不动的明理境界;
见相非相者,即行于道中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