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佛家讲无所往,不讲唯的,那就应该有它不唯不住的道理。
逐句解析
-
“佛家讲无所往,不讲唯的。”
- “无所往”是佛家对“解脱”与“自在”的终极表述。
- 它意味着:觉悟者不被方向、目的、结果所牵引,不被“去”“来”“变”“不变”等语言框架所困。
- “不讲唯的”则对应叶子农之前的逻辑:不执于“唯心”“唯物”“唯变”——凡是“唯”,皆是一种执。
→ 核心意:佛家之“无所往”,即超越一切“唯”的立场,不依方向、不住概念。
-
“那就应该有它不唯不住的道理。”
- “不唯”是破立场;“不住”是破执著。
- “道理”在此不是逻辑推理,而是存在的法性——即“缘起性空”。
- 佛家讲“法无定法”,叶子农以此解释为:不唯一物、不执一法、不住一境。
→ 核心意:真正的智慧不在“定”,而在“通”;不在“持”,而在“化”。
总体解读
叶子农以“佛家讲无所往”来回应前文“唯变不变”的逻辑困境:
当“变”本身成为唯一真理时,它也成了新的执著。佛法的高明,在于连“变”也不执。
“无所往”并非消极停滞,而是彻底出离方向性思维:
- 不以“唯心”判断世界;
- 不以“唯物”解释因果;
- 甚至不以“唯变”界定真理。
它是一种不住于任何立场、不依于任何因果的自由心态。
核心结论
“无所往”即“无所执”;
“不唯不住”即真自由;
佛家之智,不在于知道往哪去,而在于知道无须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