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避法律风险就是正视法律的存在,就是遵守法律。但是,我们说这个不究竟,究竟的遵守是不缘起法律问题的遵守。户籍和护照是要当地政府办的,你揣上钱走了,人家还混呢,人家要是混不下去,你一本护照也拿不走。“假”的实相必是假象,天下只有看不清实相的人,没有色空各异的事,“需要解释”本身就需要解释。只有劳务输出是事实,不管你是当面对质还是背后出卖,法律都保护你。
这段话在讲**“法律遵守的两层境界”与“名相 vs. 实相”**,用户籍、护照、劳务输出来举例说明。可分四层理解:
1) 形式守法 vs. 究竟守法
-
形式守法:把“避免风险”当目标,研究如何绕、如何规避条款。
-
究竟守法:根本上不制造法律问题的成因(不缘起法律问题),让你的事实形态天然落在法律秩序里,而非踩边走险。
- 不是“会不会被抓”的问题,而是“你的行为结构就没有违法/争议的因”。
- 这对应佛家“缘起”的说法:因上清净,果上无忧。
2) 名相(手续)与实相(权力/事实)
-
户籍与护照:在“名相”层面它们是证件;在“实相”层面它们依赖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与秩序稳定。
- 你“揣上钱就走”只是名相上的筹码;但如果地方失序(“混不下去”),实相上护照也可能拿不走、手续也办不成。
- 结论:不要把表面上的合规文书误当作可执行的安全。评估必须把制度执行力与在地权力结构放进去。
3) “假的实相必是假象”“需要解释本身就需要解释”
-
假的实相必是假象:如果你搭建的是“看似合法”的壳(壳公司、虚假合同、走读流水),事实层并不存在对应的劳动/交易/服务;
- 一旦进入对质/取证环节,壳就会显形,法律不会保护“空壳的名相”。
-
‘需要解释’本身就需要解释:当一件事必须靠大量话术去“解释为什么没问题”,多半事实结构就有问题;真正稳固的安排,结构自洽、证据自证,无需繁复辩解。
4) 为什么“只有劳务输出是事实,法律才保护你”
-
劳务输出(真实的用工、合同、报酬、税务、社保/保险、出入境手续)是可被证据链验证的事实:
- 有劳动/服务合同(权利义务明确)
- 有对价支付(可追溯流水)
- 有履行记录(考勤、交付、评价)
- 有合规出入境材料(签证种类、目的与工作事实匹配)
-
当事实完备时,法律的保护才“有物可依”。无论是当面对质(被审计、被稽查)还是背后出卖(有人检举),你站得住:因为事实真实。
一句话总括
真正的合规不是“解释得通”,而是“事实即法理”:
把业务搭建在真实可证的因上(实质劳动/服务、对价与合规流程),
而不是靠“名义”“通道”“壳”和“解释”撑起来。
名相可以模仿,**实相(事实 + 执行 + 证据)**骗不了人,也骗不过法律。
落地建议(可操作清单)
- 事实优先:每一笔业务都能落到真实的服务/劳动与可验证交付上。
- 证据链先行:合同模板 + 交付物留痕 + 付款凭证 + 往来邮件/系统日志,形成闭环。
- 目的匹配:签证/许可的名义与实际行为一一对应(工作就用工作签;培训就用培训签)。
- 在地可执行:评估当地行政执行力与司法可得性,不是只有文件,更要看能不能落地办理、维权。
- 反灰产诱惑:凡是需要大量“解释”的路径,优先红旗标记;尽量不碰“名相合规、实相失真”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