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首相 石破茂《战后80年感想》

🇯🇵 日本首相 石破茂《战后80年感想》

(2025年10月10日,日本首相官邸发表)


一、前言:铭记历史的八十年

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,已经过去了80年。
在这段历史中,日本始终以“和平国家”的姿态前进,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不懈努力。
今日的和平与富足,是建立在包括战死者在内的无数人的生命与牺牲之上的。

过去一年中,我访问了硫黄岛、菲律宾卡利拉亚、日本冲绳、广岛、长崎等地的纪念碑和追悼仪式,
再次深刻铭记那场战争的教训。

历届政府在战后50年、60年、70年时都发表过谈话,我继承这一历史认识的立场。

然而,这些谈话对“为何未能避免那场战争”的分析都较为有限。
如今,在战后80年的节点,我希望与国民一同深入思考这个问题。


二、宪法的问题:军政分离与文官统制的缺失

战前日本的最大问题之一,是政治与军事无法有效整合。

  • 《大日本帝国宪法》规定“统帅权”独立,军队脱离政府控制,也没有“文官优先”的制度。
  • 内阁总理大臣权力有限,与各大臣地位平等,无法统率内阁。
  • 明治时期的“元老”在外交、财政、军事上有整合作用,但他们相继去世后,这种非正式机制瓦解。

1920年代,尽管日本在国际联盟中地位上升、外交政策趋向合作,
但军方地位日益提升,对政治控制削弱。文官统制的制度性缺陷逐步显现。


三、政府的问题:对军队控制权的丧失

“统帅权独立”被军方扩大解释,用来抵制政府和国会的干预。

  • 1930年,政党与海军联合攻击政府批准《伦敦海军裁军条约》,称其“侵犯统帅权”。
  • 1935年,美浓部达吉提出“天皇机关说”被军方利用为政治攻击,政府屈从压力,公开否定该学说。
  • 自此,政府对军部的控制力逐渐丧失。

四、议会的问题:监督职能崩溃

议会本应对军队进行监督,却逐渐失效:

  • 1940年,众议员斋藤隆夫因批评战争目的而被除名。
  • 战争期间预算审议流于形式,大部分军费列入“特别会计”,国会几乎无法过问。
  • 军部内部也为争夺资源和面子竞争激烈。
  • 暗杀事件频发(如五一五、二二六事件),政治家对军队政策的发言环境遭严重破坏。

五、媒体的问题:从批判到煽动

媒体最初对对外扩张持批判态度,但自“满洲事变”后,因战争报道“卖得好”,
舆论转为积极支持战争,煽动民族主义。

  • 经济大萧条后民族主义高涨,法西斯主义蔓延,日本社会思潮发生剧变。
  • 一些知识分子虽批评军部行动,但从1937年起言论被严格管制,媒体只传播“战斗论调”,成为战争推手。

六、信息收集与分析的问题:误判国际形势

日本在信息收集和判断上也存在严重问题。
例如1939年德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,日本政府震惊而束手无策。

政府未能正确理解国际局势、信息未能有效共享,
是导致战略误判的重要原因。


七、对今日的教训:制度、责任与民主的守护

战后日本建立了文官统制制度,自卫队受首相指挥,内阁对国会负责,
并设有国家安全保障会议,提升了信息分析能力。

然而,制度本身并不足够,必须确保其被“正确运用”。

  • 政治家必须具备驾驭自卫队的能力和战略眼光,抵御民粹主义,坚持责任与尊严。
  • 自卫队应主动提供战略建议,协助政府作出合理判断。
  • 政治系统必须整合资源、避免内部纷争。军种对立、组织割据的历史悲剧决不可重演。
  • 议会和媒体要发挥制衡作用,对政府进行监督。新闻必须坚持使命感,避免民族主义煽动和商业化误导。
  • 历史教育必须强化,让年轻一代主动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。

“民主并不完美,它会犯错,但我们必须在历史面前保持谦逊。”
——丘吉尔

石破强调:

“拥有足够的防卫力量固然重要,但若权力机构超越民主控制,民主将一瞬间崩溃。”


八、结语:铭记历史,守护和平

石破最后引用了斋藤隆夫的演说:

“战争是强者征服弱者的历史,不可因‘正义’之名而误判国家百年大计。”

他警告说,轻视生命与议会责任的后果必须深刻反省。

在经历者逐渐减少、记忆逐渐风化的当下,
全体国民——尤其年轻人——都应主动学习战争历史,
从中汲取力量,巩固“和平国家”的基石。

“我将与全体国民一道,汲取战争的教训,竭尽全力,绝不让那样的惨剧重演。”
——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石破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