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事求是

原文
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,很原则,很宽泛,只是你听多了,不觉得它神道了,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,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,就好像好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,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,他那样说只是想表达他是明白人。见路不走是“见路非路,即见因果”的意思,跟“见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是一个道理。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具体,更具提示性,更容易理解和操作。


逐句解析

  1. “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,很原则,很宽泛。”

    • 叶子农指出,“实事求是”作为口号,因其抽象而难以落地。
    • 它被过度使用,以至于失去了操作性。
      核心意:大道理若无具象实践,终成空话。
  2. “只是你听多了,不觉得它神道了,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,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。”

    • “神道”意指玄妙、深邃。听多了就麻木,不代表理解。
    • 即使觉得理解了,也不意味着能践行。
    • 他批评的是“语言熟悉替代思考”的假明白。
      核心意:知易行难;口头明白不等于心智通达。
  3. “就好像好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,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。”

    • 很多人借“实事求是”之言表现理性,但并未真正在生活或行为中执行。
    • 这是叶子农对“认知与行动脱节”的讽刺。
      核心意:会说不代表会做,懂理不代表践理。
  4. “他那样说只是想表达他是明白人。”

    • 叶子农看穿“话术型明白人”现象:借大道理包装自己。
    • 他揭露人性的伪装心理——以语言表态代替行动求真。
      核心意:伪理性是虚荣的一种表现。
  5. “见路不走是‘见路非路,即见因果’的意思,跟‘见相非相,即见如来’是一个道理。”

    • “见路非路”表示洞察经验的局限;“见相非相”表示透过表象见本质。
    • 二者皆指向同一智慧:不执着于表相、经验、教条。
      核心意:智慧的根本在于破执——超越经验、形式与语言。
  6. “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具体,更具提示性,更容易理解和操作。”

    • 叶子农将抽象原则“实事求是”转化为可实践的路径:“见路不走”。
    • 即不拘经验、不依套路、因事而定、顺因果行。
      核心意:真正的实事求是,是动态的因果操作法,而非固定标准。

总体解读
这段话是叶子农思想的一个“转译点”:

他把“实事求是”从口号还原为一种“因果洞察法”。

“见路不走”是对“实事求是”的可执行版本

  • 理论上:破除经验教条(不走旧路);
  • 方法上:依因果观察(看路而不执路);
  • 实践上:顺应条件可能(因缘而行)。

核心结论

“实事求是”是原则,“见路不走”是实践;
前者为知,后者为行;知行合一,方为真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