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的,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,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,它是立足自身的条件,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。


逐句解析

  1. “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的,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。”

    • 叶子农首先破除两个极端误解:

      • 有人以为“见路不走”是盲从(跟别人一样);
      • 也有人以为它是逆反(故意与别人不同)。
    • 他指出:“见路不走”既非同流,也非逆流,而是出流——超越模仿与反叛的二元对立。
      核心意:不以从众或独行为目的,而以真实条件为依据。

  2. “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。”

    • 判断的依据不在相对差异(外在行为),而在因果合理性(内在依据)。
    • “一样”与“不一样”皆是形式层面的比较,属于“相”的范畴。
    • “见路不走”追求的是超越相对的“实”。
      核心意:不求形式差异,求本质契合。
  3. “它是立足自身的条件,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。”

    • “自身的条件”即个人的现实、能力、资源、处境与因缘。
    • 一切行动与选择应以此为基准,而非盲目复制他人的路径。
    • “条件可能”是叶子农哲学的关键概念,意为“因果允许的范围”。
      核心意:智慧的决策,是在自己的因果中行,不在他人的经验中选。

总体解读
这段话揭示了“见路不走”的第三层含义——不立于比较,而立于因果

真正的“见路不走”,不是为了与众不同,而是为了不违背自身条件。

叶子农在此阐明:

  • “见路不走”不是姿态,而是方法论;
  • 判断标准不是别人怎么看,而是自己的因果是否成立;
  • 成功不在模仿或创新,而在顺应自身的规律。

核心结论

“见路不走”即“因果自洽”;
立足自身条件行事,才是真正的自由与实事求是。